學齡前的廚房食育課

文.圖/吳珮綺(彰化站社員)

2010年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率先提出「綠食育」的理念,以「綠食育,給孩子最好的禮物」為口號做倡議,2012年在興大農夫市集工作的我,與志工媽媽們到信義國小做食育推廣,這幾年學習到很多,包含食品添加物、農藥硝酸鹽、輻射食品、基改作物、美牛議題和糧食自給率等,了解這些議題也大幅改變家中飲食的習慣,例如減少加工食物及進口食品、盡量選用當令、在地的友善環境食材等。2017年生下第一個寶寶,更是努力的在合作社採買食材。

原本以為只是帶給家人健康的身體,但實踐綠食育生活還有意想不到的好處:將食育與孩子們學齡前的教育做巧妙的結合!

安心蔬果帶來的五感體驗

認識檸檬,比一般市售的塑膠玩具只有體驗視覺、觸覺外,天然蔬果增加了五感體驗中的「嗅覺」和「味覺」。2~4歲是處覺發展的關鍵時期,隨著季節在合作社採買不同的安心蔬果,孩子能有豐富的五感體驗,既不必擔心塑膠玩具的塑化劑殘留,也沒有市售蔬果的農藥殘留問題。

天然蔬果除了視覺、觸覺,還增加了五感體驗中的「嗅覺」和「味覺」

幫忙備菜也訓練手指靈活度

準備晚餐食材-四季豆,不同年齡的孩子都可以玩,1~1.5歲的孩子練習抓握能力,2~3歲的孩子已經可以幫忙用食指及拇指捏斷豆子,增加手指靈活度,媽媽還可以數豆子的數量,幫孩子練習數字1到10。這些活動除了增進手眼協調,也能訓練孩子的專注力。

孩子一起幫忙備菜,撿折四季豆

揉麵團跟捏麵糰的動作,讓小手好有力,小肌肉發展得更好,對於將來寫字非常有幫助,就能輕輕鬆鬆完成作業。自製的麵糰也不需要擔心市售黏土有化學染劑的問題。

揉麵團,天然的黏土體驗

更大的孩子,能練習用刨刀幫忙削皮。

剛開始可以挑較細長的大黃瓜或絲瓜,媽媽先削好一半,請孩子一手握住後半部,剩下一半留給孩子就不容易割傷手,等孩子練習幾次較熟練,再把整條大黃瓜給孩子削皮。

請孩子幫忙大黃瓜削皮

剛開始拿切蛋糕的塑膠刀片,切香蕉等較不費力的食材,先適應拿刀的姿勢。之後可改成圖片中的麵包刀,麵包刀不容易割傷手,削皮後的黃瓜,孩子也很喜歡切。當然切好的大小都不一樣,但是要好好謝謝孩子的幫忙,也可以在家人面前好好誇獎孩子幫忙了餐桌上的哪道菜,孩子通常很開心地把自己準備的食材吃光光。

拿麵包刀幫忙切小黃瓜

因為疫情,只讓孩子上公幼的大班,原本以為銜接小學會跟不上進度,但遇到一位很了解孩子的老師,跟媽媽們分享班上孩子的狀況,有些孩子可能因為手的握力不足,常常寫沒幾個字就放下,不是孩子愛玩不寫,是孩子的手力氣不夠,所以持久力不足,老師建議讓孩子多玩黏土,可以增加握力。而老師誇獎我的孩子手很有力,可以增加更細緻的練習,像連連看,做點到點的連結。媽媽恍然大悟,原來過去在家跟孩子們在廚房玩食育,都沒有白白浪費時間,孩子表現好也更喜歡上學。

善用合作社的安心食材,將農友辛苦栽種的菜化身為餐桌的美食,廚房是不可或缺的場地,身為愛地球的社員朋友們,可以發現寶貝的周圍充滿了塑膠製品和一次性商品,增加與孩子在廚房的時間,帶孩子認識廚房的食材,可兼顧環保、友善農友,學齡前的廚房食育課,一舉數得,成功!

--

--

台中分社編輯委員會

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台中分社的編輯委員會文章發布平台